影音新聞

鎮殿媽

正殿神龕內,最大尊的媽祖聖像,為昭和年間天后宮重修時新雕塑的神像,此尊媽祖為土塑,為天后宮的「鎮殿媽祖」。 鹿港天后宮正殿兩旁,有兩組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,分別位於正殿神龕前及前步口兩側拱門旁,據李丕顯指出係是泉州匠師連詠川所雕塑。

千里眼手執戟,眼觀四面,順風耳手持斧鉞,耳聽八方,其青面獠牙的造型,有著驅邪止煞的意味。民國五十年代曾再請鹿港匠師余鎮江重新髹漆整修,據鹿港神像雕刻藝師施至輝指出,此千里眼、順風耳神像姿態與神韻,極為優雅,為神像雕刻的經典之作。

鎮殿二媽

鎮殿二媽
正殿神龕內第二尊媽祖,為同治年間重修天后宮時的鎮殿媽,此尊媽祖為軟身的造型,同治年間請泉州「西來園」雕刻師傅連來雕塑。昭和年間鹿港天后宮重修,由於正殿規模宏偉,所以重塑土塑正殿媽祖神像,,軟身的正殿媽則改稱「鎮殿二媽」。

湄洲開基二媽

昭和三年(一九二八年)鹿港文人羅君藍為天后宮重修所撰的序文提到:「鹿港聖母之寶像,乃是康熙二十二年施靖海將軍之戎幕僚藍理,同湄洲之僧恭請而來,俾鹿崇祀,至雍正三年始建此天后宮」,說明了鹿港天后宮在雍正三年(一七二五年)遷建於現址,湄洲祖廟開基二媽則為施琅將軍的幕僚藍理恭請來台,並將湄洲媽祖的神祇留在鹿港崇祀。

「湄洲媽」神像原為粉紅面像,造型端莊素雅,手持如意;九十年代由鹿港「台灣薪傳獎得主」鄭應諧大師以金飾重新打造媽祖鳳冠,但仍不失開基二媽古樸的造型。經過三百多年來的鼎盛香火薰染,「湄洲媽」面像轉變為黑褐色,信徒轉而稱之為「香煙媽」或「黑面媽」。由於「湄洲媽」年代久遠,只有除夕晚間十一時十五分開始至農曆三月。

進香媽

進香媽

大正十一年(一九二二年)天后宮委員施性瑟率領信士前往祖廟進香時,請泉州雕刻師「西來園」連來之子連詠川,仿湄洲開基二媽的聖像重塑一尊,並以此尊神像一同前往大陸進香,所以此尊媽祖稱為「進香媽」。

「進香媽」神像平時供奉於正殿神龕正前方,農曆大年初一子時,天后宮恭請湄洲媽祖安座於正殿神龕時,才將「進香媽」請至神房內神龕中。

古大媽

道光十一年(一八三一年)「廈十二庄」發生旱災,十二庄民至鹿港天后宮恭請媽祖至各村庄祭祀,祈求媽祖能庇佑地方,稻縠豐收。「廈十二庄」所請的媽祖稱為「古大媽」,由於是保佑當地農作物豐收,所以地方人士又稱此尊媽祖為「好收媽」。

此尊「古大媽」聖像一直為廈十二庄所恭請的神祇,民國八十五年廈十二庄信士與鹿港天后宮協調,改恭請「進香媽」聖像,做為廈十二庄迓媽祖的神祇,直至今日。

金媽祖

鹿港天后宮於民國九十一年起,以信士們歷年來所捐贈的三千多兩金牌,雕塑金媽祖神像。黃金媽祖並裝飾有鑽石、翡翠、日本珍珠及紅寶石等,除了純金媽祖外,另外雕塑二尊純金的宮女,隨侍於金媽祖的左右。

慶大媽

清仁宗嘉慶五年歲次庚申(西元1800年)鹿港天后宮依例籌組進香團擇吉往湄洲謁祖,地方士紳建言新雕聖母神尊,故乃重金延聘泉州名匠,仿分靈奉祀於鹿港天后宮之湄洲祖廟鎮殿二媽慈容,雕塑本尊聖母像,奉聖箁、取慶字為首,曰慶大媽,是歲古曆三月十五日於湄洲祖廟正殿入神開光,十八日寅時初刻交香,隨進香團起駕回鑾,奉祀於鹿港天后宮。

船頭媽

早年,先民渡海來台開墾,均會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,保佑航海平安,因而將此媽祖稱為「船頭媽」。

船頭媽為鹿港天后宮年代悠久的媽祖神像,由於神像是隨船保佑航海平安,故神像只有八吋高。船頭媽祖目前保存良好。

二聖母

二聖母為施至輝老師仿湄洲媽,八十五歲之時封刀之作,沿襲泉州派神像雕刻的風格,超越一甲子的雕著功力,媽祖面容秀雅,內斂沉穩,極具藝術價值。

泉州派細膩典雅、神采明朗聞名,已逝的近代名師施禮,更是顯露不凡的神雕藝術,因此博得「神刀」美譽,盛名至今不墜,神刀傳人施至輝老師,十六歲開始向譽稱的父親施修禮學藝(施禮大師)習藝,一生堅守傳統粧佛工藝志業,先後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,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工藝美術保存者(俗稱人間國寶),以注重架式、佈局、比率及穩重厚實之作風、技巧予以融貫昇揚,一刀一鑿極其講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