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川殿

鹿港街鎮的發展中,天后宮與龍山寺分別位於街鎮的南北,由於天后宮的主神媽祖是航海的守護神,所以廟宇選擇靠近港口興建,以期保佑往來的船隻。天后宮位於鹿港不見天街(中山路)的北方,坐向為「坐辰向戌兼乙辛分屬土,雷澤歸妹卦二爻」,廟宇為坐東南東朝西北西,廟門面對台灣海峽,遠眺湄洲祖廟。

廟宇是民間藝術的殿堂,一座廟宇的完成,結合了地方的財力、物力,聘請最好的匠師興建廟宇,廟宇的裝飾內涵則傳承了先民留給後代的期許與勉力。「入廟看廟門」,廟門是寺廟雕刻的重心,亦是寺廟對外的門面象徵,天后宮三川殿精采的石窗透雕,剔地起突的龍虎石雕,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,皆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匠師工藝。

昭和八年(一九三三年)重修天后宮三川殿時,由泉州溪底大木匠師益順師(王益順)的侄子樹發師(王樹發)設計建造。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的造型,在台灣的寺廟中,甚少廟宇前殿使用此類型的屋頂,天后宮的作法相當特別。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恢宏壯觀,廟宇格局為三進二院,分別為前殿(三川殿)、正殿及後殿。

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,兩旁為八卦門,正門的空間則往內延伸,形成一凹壽的格局,營造出三川殿空間的層次美感。三川殿前步口,屋簷下方的牌樓斗栱,除了有橫、縱兩向斗栱外,另外增加斜栱出挑,形成有如網狀的格子,稱為「網目斗栱」,栱身為如意造型,又稱「如意斗栱」, 此種作法在溪底匠派所建造的廟宇均可看見,如:艋舺龍山寺、彰化南瑤宮、北門南鯤鯓代天府、新竹城隍廟…等。在天后宮的三川殿也可看見螭虎栱,有的前瞻,有的回首,交替疊置,表現出匠師建構廟宇時的意象及巧思。

三川殿的木雕由以李煥美為首的鹿港匠師施做,石雕為蔣馨家族石匠蔣文華、蔣文水的作品,彩繪為民國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間由郭新林及柯煥章的作品,不論是木雕、石雕、彩繪,其作品極富藝術價值。
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  • 11
  • 12
  • 13
  • 14
  • 15
  • 16
  • 17
  • 18
  • 19
  • 20
  • 21
  • 22
  • 23
  • 24
  • 25
  • 26
  • 27
  • 28
  • 29
  • 30